【普创分享】玉米锈病
发布时间:[2018/03/19]  浏览量:2075

  玉米锈病

 

  简介:
  英文名Cornrust病原玉米柄锈菌PucciniasorghiSchw.,属担子菌亚门。危害玉米常见病害。通常在玉米生育的中后期发生,为害较轻。个别地方或年份发病重。分布华南、西南、华北、东北、华东以及西北地区均有发生。
  为害症状:
  小点,以后突起,并扩展为圆形至长圆形,黄褐色或褐色,周围表皮翻起,散出铁锈色粉末,即病菌的夏孢子。后期病斑上生长圆形黑色突起,破裂后露出黑褐色粉末,即病菌的冬孢子。
  病原物:
  (1)形态:①近球形或椭圆形,淡黄褐色,大小(24~332)微米×(21~30微米,表面具微刺,膜厚1.5~2微米,赤道附近具4个发芽孔。②冬孢子长椭圆形或椭圆形,栗褐色顶端圆,少数扁平,表面光滑,具1个隔膜,隔膜处稍溢缩,大小(2~46)微米×(14~25)微米。柄淡黄色至淡褐色,长达80微米。(2)特性:孢子萌发适温20~30℃,以25℃为最适。相对湿度高利于锈病的流行与蔓延。(3)特性:孢子萌发适温20~30℃,以25℃为最适。相对湿度高利于锈病的流行与蔓延。
  侵染循环:
  病原以冬孢子在病株上越冬,冬季温暖地区夏孢子也可越冬。虽有报道该菌有转株寄主,其性孢子和锈孢子阶段发生于酢浆草上,但在田间自然条件下未找到,故对病害传播作用不大。田间病害传播靠夏孢子一代代重复侵染,从春玉米传到夏玉米,再传到秋玉米。多堆柄锈菌未发现性孢子和锈孢子阶段,以冬孢子、夏孢子和菌丝体在玉米植株上越冬,夏孢子重复侵染为害。
  发生因素:
  (1)寄主抗性:不同玉米品种对锈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,通常早熟品种易发病,马齿型品种较抗病。筛选抗源,加强玉米的抗锈育种,是预防玉米锈病的有效措施。美国和我国台湾等地通过种植抗病品种,已取得明显成效。我国的自交系齐319对玉米南方锈病表现免疫,由其选育的几个杂交种如鲁单891鲁单50等均对玉米锈病表现较好的抗性。(2)环境:温度和湿度条件是影响发病最重要的气候因素,玉米普通锈病以温暖高湿天气适于发病,在气温16~23℃,相对湿度100%时发病重,夏孢子在13~16℃时萌发最好。有报道指出夜间温度是影响夏孢子形成的主要因素,8℃和32℃夏孢子形成很少且延迟。空气湿度对发病影响也很大,多雾天气病重,据试验在20℃时接种夏孢子,再间歇喷雾12小时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喷雾6小时,但孢子发芽率两处理无大差异,说明喷雾6小时已满足夏孢子发芽,但难以侵染。玉米南方锈病在高温高湿的环境加重发病,以27℃最适发病,夏孢子以24~28℃萌发最好,从孢子发芽侵入到产生新的夏孢子约经7~10天。在全年大多数时间有菌源存在的台湾省,春玉米发病与发病前7天的气温关系最密切,秋玉米发病与发病前8~14天的气温密切相关。(3)栽培:偏施氮肥发病重。
  防治方法:
  农业防治:选用抗病品种。增施磷钾肥,避免偏施、过施氮肥,提高寄主抗病力。加强田间管理,清除酢浆草和病残体,集中深埋或烧毁。

上一篇:   【普创分享】水稻纹枯病           下一篇:   【普创分享】水稻稻瘟病  
Copyright(C)2012-2014 All Rrights Resvered 版权所有:山东普创仪器有限公司 管理登录
联系电话:0536-8260056       备案号:鲁ICP备17055331号-1